2025/7/15(二) 行情轉折?外資空單近 6 萬口!為何國安基金 續護盤?【早晨財經速解讀】
節目金句
- 「去年呢你會感覺到通膨漲太快你不舒服,今年你可能沒有那個特別明顯的物價失控的感覺,可是你會感覺那個消費市場變差了,這個就是真實體感溫度。」
Mind Map
三句話總結
- 美股受 AI 獲利熱潮與市場對關稅戰的淡定反應推升,儘管川普再祭出關稅威脅,市場焦點已轉向聯準會主席鮑爾去留及接任者的政策立場。
- 台灣呈現「外熱內冷」經濟,出口強勁但內需因高基期、關稅不確定性與緊縮政策而急凍,政府已啟動財政刺激應對。
- 台指期外資淨空單創新高、地緣政治升溫下,國安基金仍堅持護盤,需觀察後續關稅談判是否提振消費。
投資建議
- 關注未來兩至三週內日本參議院是否加速推進東亞談判,以及 08/01「TACO」議題是否發酵。 |
川普關稅戰
俄羅斯
- 若 50 天內未停戰,美國將對俄實施 100% 懲罰性關稅,並加碼對烏軍援。
- 關稅也將針對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的國家課徵,例如印度、中國。
- 普丁可能不以為意,因美俄貿易量所剩無幾,受影響較大的反而是印度、中國,尤其中國大量進口俄羅斯原油用於生產。
- 印度過去幾年 (2022-2023 年) 也常將俄羅斯原油轉口至歐洲市場賺取價差。
歐盟
- 川普已宣布徵收新關稅,美股在宣布後今年仍延續高強度漲勢。
- 歐盟:若美徵收逾 30% 關稅且無協議,將報復。
- 歐盟主要出口至美國:醫療產品、汽車零組件、鋼鐵和鋁製品、部分酒類,出口額高於美國對歐盟的出口額。
- 歐盟可接受 10% 的關稅,但若要課徵 20-25% 以上,則需先提供一定程度配額,超出配額部分再課徵雙重關稅,這被市場認為是較可接受的方式。
通膨影響
- 美國民眾體感物價仍高,並未因關稅顯著失控。
- 高盛預估 PCE:
- 若無新增關稅,將在 2025 年底至 2026 年逐步降至 2%
- 若關稅衝擊持續,則可能維持在 2.4-2.5% 左右,代表通膨下降時間會拉長,但並非失控。
- 關稅戰導致囤貨,一旦關稅協議達成並銷庫存,可能迎來顯著的通縮壓力。
日韓財政刺激
- 目前日韓皆由執政黨提出財政刺激計畫。
- 韓國:6 天後發放「民生恢復消費券」,最低收入戶最高領 55 萬韓元 (約新台幣 11,000 元),一般平均 15 萬韓元 (約新台幣 3,184 元)。
日本
- 若自民黨選後執政,擬每人普發 2 萬日元,18 歲以下及免稅戶成人領 4 萬日元,平均每人約 5k-10k 日元,公民黨和立憲民主黨也有類似提議。
- 日本經濟通縮並非因經濟極差,而是消費者存在「消費急縮」的慣性。
- 詐騙盛行:日本的詐騙金額持續以 2-3 倍的速度增長,2023 年網路詐騙達 1,625 億日元。
美國市場
美股 (07/14 ET)
- 道瓊 +0.2% (44,459)、標普 +0.14% (6,268)、納指 +0.27% (20,640)、費半 −0.87% (5,646)
- 美股週一小幅收高,市場對川普最新關稅威脅仍保持觀望。
- 儘管川普再宣布對歐盟、墨西哥課新關稅,美股仍延續強勢漲勢。
- 類似 2018 年貿易戰模式,當年股市在川普宣布對中國對等關稅後重挫,一旦協議明朗,美股通常強勢反彈。
- 關稅對實體通膨有傷害,但不致於重創實體經濟
- 目前 AI 獲利潮持續推動標普上半年獲利拉升。
- 大型科技股如輝達、微軟、Amazon 得益於獲利跟上,本益比尚未回到去年 6、7 月高點。
聯準會動向
- 市場與白宮對聯準會壓力升溫:川普批評聯準會,傳鮑爾可能提前辭職。
- Bill Pulte:鮑爾可能不會完成任期並考慮辭職。
- Spencer Hagimian:若鮑爾離任,市場預期將激勵比特幣與黃金價格。
- Nick Timorous:即使鮑爾不下台,只要新提名人選釋放訊號,也能引導市場利率。
- 鮑爾在過去歷任聯準會主席中,是「最能凝聚市場共識」的,體現對政策方向的高度認可。
- 未來焦點將轉向川普提名官員的言論,而非鮑爾個人。
台灣市場
台股 (07/14)
- 台股開高走低,收跌 136 點,收報 22,614 點,成交值縮至 2,718 億。
- 儘管美股陸續創新高,台股在 22,000 點盤整已久。
- 外資:台指期淨空單達 59,873 口,創新高,可能原因:
- 週三 (7/16) 台指期結算,可能有套利交易
- 近期外資買盤動能有所放緩,買賣超減少。
- 投信:
- 5、6 月市場平靜時,投信買超貢獻較多,但近期外資和投信同步收縮買盤。
- ETF 買盤未見特別高的扣款力度,除非大跌或大漲。
- 投信買盤仍是台灣股市重要主力,扣款金額穩定且相對於其他海外市場大。
- 八大官股行庫:近期護盤力度不特別明顯。
- 推測買盤來源:可能是部分中實戶回歸,或是因 7 月底選舉及關稅戰變數,護盤以維持穩定。
地緣政治
- 外資對台保守,主因台海緊張升高。
- 中國軍力近年持續向太平洋深處施壓,美國、日本、澳洲近期在南海、東海進行新一波演習,地緣壓力擴大。
- 賴政府上任後,中國軍機進 ADIZ 次數激增,每月至少 300 次以上。
- 外資看待台股如以色列股市。
政策發展
- 國安基金:第 125 次例行委員會議表態續護盤,目前賺近 4,000 點,戰績 7 勝 1 敗,可能因應關稅戰不確定性穩定市場。
- 央行政策:「打炒匯政策」是外資不願回補台股的原因之一,過去外資大幅買超現貨與台幣升值預期有關,央行干預後炒匯行為減少,降低持有現貨誘因。
- 普發現金爭議:
- 程序正義:非執政黨主動發動,立法院直接通過全民普發現金計畫
- 普發是否排擠台電補貼
- 是否具備像日韓一樣的經濟刺激政策作用。
- 台灣稅收已連續四年高於行政院預估。
- 行政院可能提覆議,影響 10 月發放時程。
- 台灣經濟「外熱內冷」
- 出口強勁:受美國囤貨影響,電子出口、外銷訂單創高。
- 內需急凍
內需急凍
- 6 月 CPI 年增幅:僅 1.37%,台灣通膨快速下滑,連續兩個月低於 2% 警戒線,51 個月來最小漲幅,數字掉這麼快,內需可能在收縮。
- 預估 2025 年通膨平均僅 1.55%,遠低於日本 3.5%,接近中國的通縮狀態。
- 消費收縮跡象:
- 零售銷售:5 月年減 1.6% (3,949 億),
- 六大通路 (MOMO、全國電子、PChome、燦坤) 年累積營收已全數年減,僅傳統通路商 (小七、全家) 勉強支撐。
- 民眾體感經濟反映買氣變弱、成交變慢。
- 消費者信心指數連跌 4 月,房市信心創 5 年新低,百貨、餐飲業成長疲弱。
- 商品預期跌價:若關稅歸零,雞肉、稻米、牛奶等價格恐下跌 20-30%,使民眾延後消費,造成進一步緊縮。
- 汽車、機車銷售:普遍衰退 20-30%。
- 3 大原因導致內需急凍:
- 去年基期高
- 川普關稅談判導致商品買盤停擺,等待美國進口商品更便宜
- 央行緊縮政策抑制房市,影響建築裝潢業。
- 6 月份詐騙金額和受理數仍持續創高,顯示民眾雖然內需消費急凍,仍有存款,但傾向觀望不消費,等待買股票、買房、買車、消費的時機,導致市場呈現「急凍」而非「經濟破產」。
- 皓哥認為:並非衰退,而是擴張週期的尾聲,逐步進入高檔盤整,前兩年跳太高,導致週期性年減。
皓哥笑話
28:41 白幹了
- 有詐騙集團假冒警方,以虛構的金融犯罪要求他配合調查,然後偽造證件。
- 她一時慌張,然後就把錢全部匯到對方帳戶。
- 雖然呢,事後已經報警,不過看起來損失也難以挽回。
- 那竹內大家也知道,已經好幾年了,我們也算是看著他長大。
- 你看這麼多年都白幹了,這長年的積蓄都被詐騙集團給騙走了。
- 第一次覺得,這詐騙集團沒這麼可惡,
- 不是,是這麼可惡!
- 而且她算是筋肉系的女優嘛,就有練腹肌等,那真的是要譴責一下,要譴責一下!
- 這麼可憐的遭遇,對不對?